6月20日至22日,数字经济管理学院研学团队在泰国清迈开启了一场兼具历史底蕴与创意活力的特色行程。从兰纳文明的历史回响到数字设计的跨界实践,从市井烟火的在地体验到传统手工艺的创意碰撞,行程紧凑而充实,为参与者带来了多层次的清迈文化感知。
兰纳历史浸润与数字设计的思维碰撞
师生们一同走进泰国兰纳博物馆。这座承载着北部泰族文明记忆的场馆,以丰富的文物、复原的传统建筑与详实的史料,系统展现了兰纳王朝(13-18世纪)的历史脉络、宗教信仰与生活习俗。参与者漫步于陈列着古老木雕、贝叶经与服饰织物的展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深入了解兰纳文化与缅甸、老挝等周边文明的交融轨迹,感受清迈作为“北方玫瑰”的历史根基。
了解泰国北部兰纳文化
博物馆外合影
午后,行程转至清迈大学,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设计课程在此展开。课程以“协作创意”为核心,分为两个阶段:首次实践中,同学们各自组成4人小组,围绕“清迈印象”主题构思并制作海报。从元素提取到视觉呈现,各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整合历史符号与现代审美,最终的展示环节充满巧思——有的以兰纳寺庙剪影为背景,有的融入清迈夜市的斑斓色彩,展现了对当地文化的快速理解与转化能力。
泰国老师授课
课后与泰方老师合影
稍作休整后,课程进入第二阶段:两人一组使用专业设计软件制作短视频。相较于海报的静态表达,视频创作更考验动态叙事与技术协作。同学们收集拍摄素材、剪辑画面、添加字幕与音效,将上午在博物馆的所见所感与清迈的城市风貌融入镜头,短短两小时内便完成了多部风格迥异的作品,既有记录历史场馆的纪实风,也有展现校园活力的青春向,充分体现了数字工具在创意表达中的灵活应用。
市井风情与传统手工艺的创意对话
师生们一同前往清迈当地知名集市,穿梭于琳琅满目的摊位之间。新鲜的热带水果、手作银饰、蜡染布艺与现烤泰式小食交织出浓郁的市井气息,参与者在与摊主的交流中,近距离感受清迈市民的日常生活节奏,也为后续的创意实践积累了鲜活素材。
午后,同学们来到泰国博上手工用伞工业中心。作为传承百年的手工艺基地,这里完整保留了纸伞从竹骨编织、纸层裱糊到天然染料上色的传统工序。在工匠的演示下,同学们了解到每一把伞需经数十道工序打磨,其中以天然桐油防水、热带植物染色的工艺尤为独特。最令人期待的环节是——“涂鸦纸伞”,每个人领到一把素白纸伞,以清迈的风景、文化符号或个人灵感为主题自由创作。有人绘制兰纳风格的佛塔与大象,有人融入现代几何图案,传统载体与个性创意碰撞出别样火花,亲手完成的纸伞也成为此次行程最具纪念意义的“手作纪念品”。
此次清迈之行,通过“历史探访—数字创作—市井体验—手工实践”的多元安排,让同学们既触摸到兰纳文明的厚重历史,也在协作与实践中激活了创意潜能。从博物馆的静态展品到手中的动态视频,从集市的烟火气到纸伞上的斑斓色彩,清迈的多元魅力在“观察—思考—创造”的过程中被深刻感知,为文化与设计的跨界融合写下了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