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毕业十周年之际,农卫甲再次踏入这座美丽时尚、活力四射的大学校园——广西外国语学院。时光荏苒,回首在广西外院的四年,恍如昨日。我是2011级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107班的农卫甲。2011年初秋,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个宏大名词的懵懂,我走进了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大门。
农卫甲
初入广西外院:绿意、活力与懵懂
初入广西外院,最深的印象是“新”、“绿”与无处不在的“活力”。校园与“绿城”南宁相映成趣,处处是热带植物的葱郁。作为外国语学院,多元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外语标识、活跃的外语角、身着各国服饰的留学生……这一切都让刚走出高中的我感到无比新鲜。那时的广西外院,尚在建设中,偏居一隅却宁静自得。无处安放的青春在每个周末恣意生长——我们奔跑着、拥挤着搭乘704路公交车“进城”,只为感受那份最朴实的欢愉。懵懂的年纪,朝气的校园,我们畅想着未来。军训的汗水、社团“百团大战”的喧嚣、第一次在英语角鼓起勇气开口的蹩脚英语……所有这一切,共同构成了我大学生活的温暖底色。
专业成长:理论照进实践
专业学习是探索与蜕变的历程。大一的《微观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那些复杂的曲线和模型曾让我头晕目眩。晚自习时,几个同学常为一道计算题争得面红耳赤。进入大二、大三,专业课的难度和密度陡增。《会计学原理》、《报关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让“国贸”从书本走进了现实。最难忘的是实训课,我们模拟整个外贸流程:从发盘、还盘,到签订合同、安排货运、制作单据,再到结算收款。我扮演过出口商,也扮演过进口商。当电脑系统中因一个单证的微小错误导致整批货物“卡关”时,我才真切体会到这个专业对严谨与细致的苛刻要求。
这也是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我们讨论中国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关注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东盟博览会”,争论人民币国际化对未来职业的影响……广西外院为我们这群“国贸人”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拥有了更开阔的国际视野。
抉择与启程:奔赴远方
大四的空气里,弥漫着分别与对未来的忐忑。人生的轨迹在此分流:有人考研深造,终日与图书馆为伴;有人早早实习,穿梭于南宁的写字楼间,品尝职场新人的滋味;有人全力备战公务员或银行考试。而我,选择了坚守最初的梦想——投笔从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沉淀浮躁,淬炼品格,升华人生。
步履铿锵:从校园到国门
2015年,我从广西外院国贸专业毕业,随即响应号召入伍,服役于原武警广东边防总队。2017年,我提干成为一名武警中尉干部。2019年,随武警边防部队整编转隶国家移民管理局,现为国家移民管理局珠海边检总站一级警长。2020年至2021年、2024年至2025年,我两度响应国家移民管理局号召,深入湘黔桂三省交界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山深处,从事英语支教和对口帮扶工作。
农卫甲辅导孩子们功课
烙印与财富:永远的广西外院印记
在广西外国语学院的四年,是我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关键时期。母校“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的校训,深深烙印在我心中。我感恩母校提供的广阔平台,感恩每一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也感恩1107班集体给予的温暖与陪伴。
这四年,我不仅收获了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掌握了跨文化交流的初步技能,更学会了独立思考、与人协作、直面挑战。那段青葱岁月,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无论如今身在何方,那个在广西外院校园里奔跑、学习、成长的农卫甲,将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最深处,熠熠生辉,激励我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