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赴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交流学习,既是知识的汲取之旅,也是自我成长的历练。在课堂学习、文化融入和日常生活探索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新体验。
王琳达和同学们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任课老师合影
课程大多采用英文授课。起初,我很不适应,既陌生专业术语,又跟不上老师快节奏的授课。但随着课程推进,在与同学交流和自身努力下,我逐渐适应。从记课堂笔记、参与讨论,到完成作业、进行小组展示,我的英语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全英文学习模式,不仅让我掌握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在国际化环境中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来西亚的教学方式与国内存在差异,采用“双师制”教学模式。一门课程配备一位大课主讲老师、一位小课辅导老师。大课上,主讲老师讲解课程框架和核心知识点,搭建起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小课上,辅导老师结合案例引导我们深入讨论分析,鼓励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这种模式让我既能全面掌握知识结构,又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显著提升了学习效率。以课程作业为例,老师布置小组作业,让我们运用所学知识,收集数据、撰写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学习收获与感悟。随后,老师针对报告提问,引导我们深入思考,这极大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此外,学校还组织交流生迎新会、博物馆参观等活动,让我沉浸式体验到马来西亚独特的文化氛围。拉曼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多元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大家彼此尊重包容,我也从中受益良多。闲暇时间,我和朋友们品尝了椰浆饭、肉骨茶等特色美食,打卡当地地标,还学了简单马来语日常用语。这些经历,不仅让我领略到文化多样性的魅力,更让我变得愈发开放包容。
这次交流学习,既助力我学业进步,更推动了个人成长。身处全新环境,我迅速适应生活节奏,从起初对跨文化交流的紧张不适,变得自信从容。和各国同学交流,我认识到个体经历和思维的差异,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也明确了职业和教育目标,让我深知理论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价值。未来,我会把所学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不管是学术研究,还是国际合作,都努力贡献力量。